一、入职满一个月没签合同提出离职
入职满一个月未签合同便提出离职,涉及多方面法律要点。
从法律规定来看,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因此,在此种情形下,劳动者有权主张从入职第二个月起的双倍工资差额。
关于离职流程,即便未签合同,劳动者也应遵循合理的程序。一般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试用期满后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
劳动者离职时,用人单位应依法结清工资,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若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资或未依法支付双倍工资差额,劳动者可通过合法途径维权。首先可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还可申请劳动仲裁,通过仲裁机构裁决用人单位支付相应款项。对仲裁结果不服的,还能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这些途径,劳动者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职工劳动法离职结清工资的规定
职工离职时工资结清问题,在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
依据相关法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若用人单位未及时结清工资,劳动者有权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可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要求其按照规定支付工资。若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处理,责令其限期支付工资。若用人单位仍拒不支付,劳动监察部门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此外,劳动者还可通过劳动仲裁途径解决。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将依据事实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决。对仲裁结果不满意的,还可在规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及时结清离职职工工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避免因工资支付问题引发法律纠纷。
三、员工自己离职后告没签劳动合同
员工离职后起诉未签劳动合同这一情况,需从多方面分析。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对于该案件,需明确几个关键要点。一是入职时间,准确确定员工开始为用人单位工作的日期,以判断是否超出法律规定需签订合同的期限。二是员工离职原因,若因用人单位存在诸如未依法缴纳社保等违法情形导致员工离职,可能影响案件走向。
用人单位需积极应对,收集能证明双方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如考勤记录、工资支付凭证、工作证、员工手册签收记录等。若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未签订合同非自身过错,例如员工故意拖延或拒绝签订,可能对案件结果产生有利影响。
若确实存在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与员工协商解决方案,协商不成则需做好应对仲裁或诉讼的准备,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以上是关于入职满一个月没签合同提出离职的相关回答,若对问题还有疑问,可快速咨询律师,华律精选优质律师,三重认证保护,请放心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