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单位没有签合同自己离职了单位怎么给赔钱
若在单位未签合同便自行离职,单位赔偿情况如下:
首先,未签合同期间双倍工资赔偿。根据法律规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计算期间从用工满一个月的次日起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但需注意,申请仲裁有一年时效限制。
其次,经济补偿。若因单位存在未依法缴纳社保、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情形导致离职,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要获取赔偿,需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支付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等,通过协商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权益。
二、没有道合同规定时期,离职正常.
若未到合同规定期限而离职,其是否正常需视具体情形判断。
从法律角度,劳动者有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比如,若用人单位存在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法定过错情形,劳动者有权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种未到合同期离职是合法合理的,属于正常情况。
但如果不存在上述法定情形,劳动者在合同期内提前离职,可能构成违约。需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常见的违约责任形式可能包括支付违约金等。不过,法律对于违约金的设定有严格限制,只有在涉及服务期以及竞业限制等法定情形下,用人单位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金条款。
因此,不能简单认定未到合同规定时期离职是否正常,要结合具体事实及法律规定来综合评判。
三、签了合同一个月不到就离职可以不
签合同后不到一个月离职通常是可以的,但需遵循法定程序与合同约定。
从法律层面,若处于试用期,劳动者提前三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便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若已过试用期,劳动者需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来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要查看所签合同中是否有关于离职的特殊约定,比如服务期条款、违约责任等。若违反这些约定擅自离职,可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违约金的设定需符合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加重劳动者负担。
另外,离职时还应做好工作交接,妥善处理相关事务,避免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若因未依法依规离职给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总之,签合同后不到一个月离职有可行性,但要严格按法律和合同规定操作,以避免不必要法律风险。
以上是关于在单位没有签合同自己离职了单位怎么给赔钱的相关回答,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遇到的法律纠纷点与需求点,。